元知网
主题 : 宽泛的诗意——牧斯诗集《泊可诗》研讨会综述(甘甜 整理)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4-11-19  

宽泛的诗意——牧斯诗集《泊可诗》研讨会综述(甘甜 整理)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牧斯一直以一种充沛又独特的姿态活跃于当代诗坛。为了就牧斯新《泊可诗》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长江文艺出版社、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南昌市诗歌学会承办,元知网协办的“牧斯诗集《泊可诗》研讨会”于2014年11月1日在江西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隆重举行。牧斯与众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一道展开了对话与讨论。
    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邓涛主持了此次研讨会,他认为牧斯作为江西诗歌的探路者之一,诗歌具有探索性,开拓性,研讨交流他的诗作,不仅对江西文坛,乃至对全国文坛近几年来走过的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诗歌创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治川用“诗人的赤子之心”和“诗人的孤独力量”来形容牧斯其人与牧斯的诗集,并认为诗无达诂,纵使牧斯的诗歌总能给人带来陌生感,但自由自在、一意孤行的牧斯仍会执着于诗歌艺术的解码中。
    关于牧斯的“写作方向著名诗人、《当代诗》主编孙文波展开了一番论述。他牧斯勤于思考,是江西70后诗人最优秀的一位,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变化保持关注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仅通过写作记录、描写生活,并且为小人物立传,诗作具有民族性;同时还对现代文明进程中的新事物抱有一种新眼光、新视角,并对做着新记录,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更用诗作的语言构成现代文化的进程。
    小说家刘伟林认为牧斯个人经历的痛苦与这个时代的风尚格格不入,以至于他的作品如同语言的标本,矗立在时代文化迷津的入口。即使他是个的语言,时而笨拙,时而精致,在追求纯粹的过程中体现“诗为最高”的艺术追求。
    著名作家傅太平表达了对牧斯作品中意象复杂类诗歌的喜爱,认为这“为难以言状的意义提供了一种即使经验性又是象征性的表达”,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质。现象奇特并张力很大,诗虽晦涩,但从奇异的诗句组成的那种另类的美感中,读者仍能读出作者伤感及现代人的无奈。傅太平戏称“读他的诗集,我觉得他早已超越北岛,能与外国的艾略特、波德莱尔等相媲美,又有霍桑、福克纳一般的文字魅力”。
    温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熊国太用“先锋性”来概括牧斯的诗歌。通过截取生活的某个片段、人生的某个阶段,以诗歌的形式提供生活标本;语言婉转含蓄却带着批判与抗争;不论写人、写物都不直白,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这样的神秘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传播性。
    “生活化”是“伪先锋”诗人老德对牧斯新作最深的感触。他认为对比牧斯的第一部诗集《作品中的人》,牧斯已经找到了用自己语言体现生活的途径。
    诗人舒琼用“禅意”“风俗”“世态”“孤独”八字来形容牧斯的新作。他认为牧斯诗歌语言静谧、自然不造作,让物象自己说出诗意;题材所取物象罕见、细微,即使是常见之物也角度独特,用语言的刀子剖开这些事物,诗歌具有隐秘的一扫而过的灵光。
    诗人颜溶认为牧斯通过诗集集中记录对乡村深重的记忆,并通过保持最接近诗歌本质的格调在开阔的诗意中形成自己某种具有独立行走的可能性。通过单独的低音叙说和呈现,将个人史与乡村史相交织,以此获得现实主义传统中先锋性的弥补与方法,牧斯具有这方面的超常能力。
   《元知》主编、诗人木朵认为牧斯找到了解决“当下条件下如何写农村题材(乡愁)的诗”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并以站在田埂的姿态保留了写作的初衷,并做到了一位诗人应有的冷静和睿智。同时牧斯的诗作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感觉使得他在驾驭多方面题材时体现出出色的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寻求其他诗的形式,在求变中寻求新的突破。
    诗人红亚坪认为,在牧斯的诗中,哪怕在同一首诗歌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调子,一种调子平直、迂缓、朴素而专注,另一种调子相对隐晦、生涩、夸张甚至怪诞,而后一种调子往往隐藏在前一种调子里面,它时而极其显露,时而极其隐蔽,但这种调子所发出的声音却随时可以清晰地为读者听见。总的来说,牧斯的审美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是身体的,而不是客观的,但是诗的方式不但赋予了他受伤害的激情,而且同时赋予了他承受伤害的理智,因为牧斯的诗是智性的,而不是泛滥型的,这决定了牧斯诗歌的总体风格
    诗人陈腾认为牧斯的文本价值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精彩的呈现,语言恢复自身的面貌,赢得应有的尊严,彰显语言独特的魅力。这是个努力尝试的过程,也是让他现实处境焦虑的心灵与世界签下了一份协议,这协议让灵安宁从终极意义上而也是与神灵签的一份协议
    江西师范大学中文教授、小说家陈离从牧斯对意象表达的明白与晦涩的把握入手,肯定了牧斯的成就,但同时对牧斯是否找到自己的特色发出自己的声音了一定的质疑与期待。
    “信雅达”是江西省杂文学会秘书长欧阳滋生对牧斯诗集的最直观体会,并认为牧斯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做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张力的空间的“大雅”。
    著名小说家阿袁为牧斯新作中最质朴的情感与对生活的伤痛而动容,并从中体会到生活最朴素的诗意与返璞归真的倾向。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由于录音不完全,部分出席研讨会的学者、诗人发言未能整理刊出,特此致歉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