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十甘庵里帖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20-03-06  

十甘庵里帖


我不写,就湮灭了。
其实已经湮灭了。
现在也是模糊不清晰,
他们的口述,互相间的口述
出入很大。像当初在这儿扎泥菩萨的人,
凭感觉和对观音的想象,
扎一尊塑像。
我没法真正逼近花氏的历史,
没有文字,也没有对自己的历史了如指掌的人。
模糊的面容,是本质。
就像扎一个花草般的稻草人,我也只能用花草
树叶糊上去。
尽量让它好看些,让它生龙活虎。
说到龙,左边的青龙山上,是织布窑
年少时在那里听过唧唧又唧唧的声音;
右边的白虎山,久远的坟地,
我一生难以逾越的恐怖之源。
一年中最艳的是花季,桃花、李花、梨花;
最朴素的日子是种地,毫无理由;
最丧的是死人时,一个甲子,或更少。
不解的是前几代的人不知后几代的人,
后几代的人,也不知前几代人的事。
像盲打昂拳,力大却击在空气中。
自己并不是有某种责任,只是在
偶然中知道自家悲惨的历史;
愈深入,愈发现人们都是一样,邻村的人
镇上的人,他们的历史毫无光彩。
他们没有抱负,也不闲适;
没有出世或入世之论;
没有精神或人性之分析。甚至
他们懂得的都很少,耕种也不出色;
对自然的认识,对动植的命名多缘于听说,
一口肯塘土音。从我父亲的嘴里,从德叔嘴里
很少听见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的,
他们一辈子都是没有说出一句完整话的人。
他们不事明月,尽管明月在身边,
他们不事秋华,尽管果实在身边。
不大懂什么是王朝,时代,
我感觉他们都是活在是明代的人,
家俱简朴而少,衣裳粗而旧,
甚至没有宝物和镇墓兽。
然而,既如此,也不怪罪。
既不向往中原王朝风行的孔孟之伦,
也不推行黄老哲学。
不羡天堂,不羡冥界,不羡神仙。
土地,山川,事物,简单明了。
方位,演算,世情,莞尔一笑。
可以肯定我了解的五代之内,是这样。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