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人对人世、地府与天界的理解。
这是宋人对石头的理解。
石头里有虚空。有人,有神,有菩萨。
有悲苦,人一生被道德追赶——
人是小命瘦弱的支撑。
而菩萨安祥自在,丰腴饱满,或者
那才是理想的生活。
如果能像菩萨一样布施天下,视苍生为知己,
如果能像神一样俯瞰众生,众生皆为欲念,
当我看见最上层的佛飘荡在石头的虚空里,
或者一半是崖石,另一半是崖石的想象;
当我看见最下层地府中各种受刑的小鬼,
我想起但丁的《神曲》。赵智凤仿佛是但丁。
赵智凤比但丁早一百年,二人对世界的理解
竟出奇地相似。可将两者的细节再进行对比。
比如天界,最上层的是佛,次之为神,
也是各时期对修为贡献最大的将军或帝王。
就像但丁将身边的朋友和仰慕者奉之为神。
他们间有某种联系吗?南宋时期,
百姓的惶恐可想而知。将想象的佛和眼下的时代
雕进石头里。他们受苦的样子就像没有肩膀的人,
没有舌头的人,没有眼睛和心脏的人——
当我在一个恶鬼面前停留,他凶恶的样子
比一尊佛的慈眉善目还可爱。
或他真的是凶恶吗?在崖石里面
根据未知的样子雕出来。甚至,
是否可能就是石匠自己的样子?石匠
痛苦面目变形的样子。感觉每一种恶,
都是人痛苦面目变形,难以接受的样子。
就像奢望安祥美好、从容淡定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奢望自己富态,对祸害不吉
随手化之。就像理想中的菩萨,众生皆为
万物,万物都是众生的通道。
即使是战争,也可化之。就像那尊未雕刻完的
石头。菩萨的粗糙与裸露
是向众生伸手,向万物奔突,
也可以说是在生倔强,向死微笑。
2024.10.4